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留言反馈 English 网站地图
新闻
行业新闻
公司新闻
招贤纳士
联系我们
电话: 0755-29597382
传真: 0755-27333532
手机: 15889542724
联系人: 吴生
您所在的位置:  首页 -> 新闻中心 -> 冬至历史渊源 ->  详细
冬至历史渊源
发布者: Caister   发布日期:2013-12-22

冬至(Winter Solstice),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,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,冬至俗称“冬节”、“长至节”、“亚岁”等。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,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,测定出了冬至,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,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,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、夜晚最长的一天。中国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北方吃饺子、南方吃汤圆南瓜的习俗。谚语:“冬至到,吃水饺。”
据记载,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,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。《汉书》有云:“冬至阳气起,君道长,故贺……”也就是说,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。古人认为自冬至起,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,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,是大吉之日。因此,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、家庭聚餐等习俗,也往往出现在冬至。冬至又被称为“小年”,一是说明年关将近,余日不多;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。
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,盛于唐宋,相沿至今。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,因此,周代的正月等于如今的十一月,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。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,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。因此,也可以说专门过“冬至节”是自汉代以后才有,盛于唐宋,相沿至今。
汉代以冬至为“冬节”,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“贺冬”,官方例行放假,官场流行互贺的“拜冬”礼俗。《后汉书》中有这样的记载:“冬至前后,君子安身静体,百官绝事,不听政,择吉辰而后省事。”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,军队待命,边塞闭关,商旅停业,亲朋各以美食相赠,相互拜访,欢乐地过一个“安身静体”的节日。魏晋六朝时,冬至称为“亚岁”,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;宋朝以后,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。
唐、宋时期,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,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,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。明、清两代,皇帝均有祭天大典,谓之“冬至郊天”。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,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,就像元旦一样。
每年农历冬至这天,不论贫富,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。

打印】 【关闭
 版权所有 © 2010~2011 深圳凯斯特表业有限公司  |  最终解释权归凯斯特表业所有
电话.:0755-29597382    传真:0755-27333532    手机:15889542724    联系人:吴生
办公地址:深圳市, 宝安区, 西乡街道, 固戍一路368号4楼    邮编:518126   
点击这里联系我
吴生